中醫之鑰
醫鑰--揭開中醫的奧秘 線上電子書 台灣 彭奕竣醫師 著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感冒的風暑寒濕燥火之氣,被引入不同經絡,而產生不同症狀的經絡病變示意圖
感冒時的鼻涕、痰、鼻咽癌、淋巴腺癌、肺癌、尿毒症......事實上都只是同一種疾病,皆因消炎︵降火氣︶傷心、腎、內臟,致感冒的風暑寒濕燥火之氣,被引入不同經絡,而產生不同症狀的經絡病變而已。
經絡病變示意圖
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中醫急救法] 彭奕竣 折手指急救法 Dr. Pong's TCM Emergency Rescue
彭奕竣 折手指急救法
折手指急救法(彭奕竣醫師示範)
彭奕竣中醫師十根手指頭往內扳中醫急救( 陳婷中醫師示範)
TCM Emergency Rescue - What to do when someone faints 彭奕竣中醫師十根手指頭往內扳中醫急救
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轉載: 中醫正傳-彭奕竣醫師傳記
轉載: 中醫正傳-彭奕竣醫師傳記 採訪 / 攝影: 王尚文
http://www.putao.com.tw/blogReply/27339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路」。但其中,面對「病」的折磨與痛苦,所產生的憂悲與煩惱,往往更甚於其他三者。動過心臟手術的星雲大師曾經說道:「我不怕死,但我怕痛」,就是對於「病」的感受。當人生大病來臨時,能給我們重生希望的,唯有專業的醫師,這時,如果有醫師肯對你說:「只要治對病、用對藥,天下並沒有不治之症」,相信會立即帶給你莫大的信心,與無窮的希望!只可惜,這樣的醫師的確不多;在桃園縣中壢市開設「明生中醫診所」的中醫師-彭奕竣,正是以此信念在懸壺濟世的中醫師。
民國34年11月24日,出生於新竹縣新埔鎮的彭奕竣中醫師,其祖先是來自於廣東省汕尾陸豐市的客家籍,至彭醫師這一輩已經是第六代,在其先祖來台開墾營生的過程中,始終將安家救命的青草藥泡製經驗傳承不斷,成為家傳之藥,彭醫師從小聽長輩說,在其外祖父時代,就懂得使用青草藥,到了其姑丈、伯父、父親這一代時,還提供免費的青草藥,給被蛇咬到或者火燙傷者,以及提供胃腸藥給鄉鄰好友,但真正將此中國醫學智慧發揚光大的,還是他的父親:彭贊忠中醫師。
曾經歷日據時代戰爭歲月的彭贊忠醫師,跟一般同輩份的台灣人一樣命運,都有被徵召去當軍伕的經驗,在九死一生的慶幸中回歸家園,但是,當12個兒女陸續誕生之後,食指浩繁,面臨生活極大壓力的彭贊忠,為了維持家計,拼命想找個足以安身立命的事業,可是,上天總愛考驗人,無論彭贊忠是跟人合夥做樟腦油工廠、種植茶葉、花生品或者去開礦,都是做不成!後來,終於在姑丈的引導下,繼承了先人留傳的智慧,在民國38年經過國家考試,成了一位中醫師。
中國人安土重遷,彭贊忠醫師從民國38年到49年間,一直住在新埔的老家行醫,到了49年才在中壢買了一塊地,準備自行開業,現在的中壢「明生中醫診所」就是彭贊忠醫師所取的診所名稱,克紹箕裘的彭奕竣醫師依然沿用迄今,當年彭贊忠醫師要蓋這間診所時,有一位曾經被他醫治好病的建築設計師獲悉後,主動表示願意為彭醫師免費設計,結果這間挑高的診所堅固耐用,住進6年絲毫沒有裂縫出現,當時彭贊忠中醫師想蓋第二層時,就又邀集原班人馬往上加蓋,足見,彭贊忠醫師當年行醫時,是如何地受到病患的感恩與愛戴。
彭贊忠醫師在中壢開設「明生中醫診所」,從民國49年到民國75年,至高齡77歲才過世,在此之前,其膝下6男之中,唯有彭奕竣醫師得其真傳。在彭奕竣才15歲的年紀,還在讀國中(當時叫初中)開始,就已經常常在放學之後,跟著父親揀青草、磨藥粉,對於各種各類的中藥草耳熟能詳!在彭奕竣讀高中之後,父親要他有空就背頌「湯頭歌訣」、「四診心法」、「瀕湖派學」、「十二經絡」等中醫學古籍,父親要求他將之背得滾瓜爛熟,當時他也不懂為什麼?後來才知道,父親已經為他打下雄厚的中醫學理基礎了。
高中畢業後的彭奕竣,成為父親身邊的得力助手,臨診經驗加上自修博覽群書,順利的就在民國62年考上中醫師特考,成為父親彭贊忠醫師的貼身副手,無論是把脈、抓藥,都經常與父親共同研討、論治,歷經十餘年的傳承與切磋,彭奕竣醫師的「功夫」可以說是「青出於藍」了。
除了繼承了父親在中醫技術上的精髓外,彭奕竣醫師還領受了父親在行醫處世上的智慧寶典,彭奕竣醫師至今引為座右銘的父親三句話:「第一,病人是拿錢來買命的,不是拿錢來賣命的;第二,別為了治你一個病人,叫他全家沒飯吃;第三,當你有錢的時候,你不要不知道那些沒錢人的甘苦」。
彭奕竣中醫師說,父親對於病人的責任感非常的重,也以治好病人不要讓病人花大錢、影響家計為己任,這些觀念都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一刻也不會忘記父親前面兩句行醫的叮嚀! 至於父親的第三句話,則是要後代牢牢記得感恩。
彭奕竣醫師回憶說,父親常常提醒他們兒女,當年其父親被日本政府抓去當軍伕時,家裡頓失依靠,生活也一貧如洗,還好有大舅舅在晚上私下挑米來接濟,以及伯父抽空來家裡耕作,應付那一段窘困的歲月,彭贊忠經常提起往事,並交代兒女莫忘此恩情。
彭奕竣醫師說,當年家中人口眾多、子女嗷嗷待哺,每天也只能以稀飯充饑,而且要依照勞動需求分配飯量,彭家是如此清貧過來的,所以,對於經濟窮困的病人,是特別能夠體會其難處的。而這也是彭奕竣醫師為何至今仍然參加新埔鎮冬令救濟的原因,因為從其父親開始就始終沒有停過這份感恩回饋的心。
從民國64年正式坐鎮診所到現在,已經有35年的歲月了,彭奕竣醫師回憶說,從其父親開始,明生中醫診所就是除了農曆初一及十五休診外,幾乎是全年無休!而他是在三年前開始實施增加每週一休診,目的是在於整體多年的行醫經驗,加緊寫下一些臨床病例以及對於中醫學理的心得,希望能夠為國家、社會及普羅大眾,留下其個人的看法與建議。其實,彭奕竣醫師早在民國72年間,在有如神助之下,就已經開始啟筆,在每天看診之後的僅有空餘時間裡,逐步寫下行醫所見、所聞,輾轉十年,聚沙成塔、滴水成川,彙集成一本涉獵廣泛、論治百病,又足以振簣醒世的著作-「醫鑰-揭開中醫的奧祕」一書,由於內容懇切真誠,迄今已連續發現行十一版。
看過無數重疾怪病,救過無數病人的彭奕竣醫師,現在每天所面對的,大部分也是難治的重症,但是,他依然相信歷代賢聖所說的,人是與天、地萬物間自然運行的一環,人只要能讓五臟六腑調理順遂、遵守易經、臟象學說中所謂相行相剋之道,必能健康的過日子,萬一生病了,也不用過度驚恐,只要熟悉中醫基本學理,先行自理自救,需要時找到名副其實的中醫診治,醫、病之間共相患難、彼此體諒合作,則他相信天下真的沒有不治之症。
正因為彭奕竣醫師對於正統中醫醫學有絕對的把握,而他不希望中國這種數千年所累積的經驗智慧,會在我們這一代消失,所以才會寧可休診也要提筆留下個人體會與心得來分享大眾。
已年過六十的彭奕竣醫師,育有二男一女,其長子已在北京修習中醫,日後即能接棒行醫,這對於彭奕竣醫師個人家族傳承而言,於願足矣,但他更希望中醫醫學能融入全民的義務教育當中,成為一種生活保健醫學,因為他知道,唯有這樣才是富國強民的根本之道;因為彭奕竣醫師有著如此深切的期待,不要讓先人的智慧在我們這一代消失,他甚至於願意,免費教導中醫技術給有興趣學習的人;彭奕竣醫師的這份執著,能夠了解他心中所憂慮的人,實在很少。
更多照片請參考:http://www.putao.com.tw/blogPhoto/4501
註: 彭奕竣醫師已於2年多前往生,其公子承其衣鉢,在大陸執業中醫師。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1中華醫學的起源
醫鑰-揭開中醫的奧秘 中華醫學的起源
|
﹁火﹂照亮了文明進步的道路,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使茹毛飲血的生食進入了熟食,因人類的智慧鑽木取火改變人類飲食、健康受自然的傷害始,直至今日文明的進展,對身體的保健,我們的祖先從累積的經驗,創造了一套完整系列的保健方法,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健康所貢獻的輝煌成就 --中華醫學;但在今日我們中華民族的這一代,都知道﹁中醫﹂這個名詞,卻沒有幾個人了解﹁中醫﹂的真義。
什麼是﹁中華醫學﹂學理呢?她就是﹁易經﹂,易經又名歸藏、連山、周易,是因何得名呢?易經包括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重卦︵六十四卦︶、陰陽五行丶等說的又是什麼呢?
易生於道 |
易經有關書目多至二千餘部,上及天文,下迨地理,中及與百姓的日用,天地之至理,無不彌綸於其間,萬世不息,乃我中華無數賢哲與聖人智慧之結晶,道之至大,理之至深,學之至有用,對後世導愚解惑之效,莫高於﹁易﹂者,孔子曰:﹁有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然﹁易﹂從何而生呢?實則﹁易﹂乃一部中華醫學之生理學,生於﹁道﹂也。
什麼是﹁道﹂呢?天地自然變化之過程︵道路︶也。以中國哲理之推想,在天空創始之前期,本是清空虛無,即名無極天地,即而產生氣質體,是為混沌時期,名為太極天地,漸孕育兩儀陰陽,混沌初期,乾坤始奠,輕清為天︵陽︶,重濁為地︵陰︶,故無極生太極也就是道,太極生兩儀,亦即道生陰陽,陰陽生天地,再由天地生萬物也。
天地生育萬物,萬物之有生長發育,以致成長、毀滅的變化,乃因萬物具備了陰陽的條件,陽氣推萬物而起,陰盡萬物而止也。在天地靈能的培植之下,才有生長發育變化之開端,所以陰陽是天地間的一種自然規律。生長、毀滅的根源,故易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合德,萬物育生。﹂太上道祖老子說:﹁道就是陰陽,陰陽就是道。﹂
先天八卦 |
太上道祖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為萬物之一,故人乃由道而生,即陰陽生化而成人類,原始人類之發生,乃人受天之日月星辰所發射之電靈能,射達地面,侵入地下,和地下之水火風所發生之電靈能,結合生化培養方造成人,稱為先天人,其身體為天人合一體,︵今日之集中精神訓練、禪坐、神視、神遊,即為人身電波與天上、地下電波相合,乃謂由後天返先天。︶其體乃半人半神︵氣︶之體,仍能透視人身之電流現象,而畫出先天人身之電流現象︵即天地電靈能結合變化之電流圖現象︶是為先天八卦︵如圖一︶。先天八卦為天地靈氣所生,非父母的性慾(太極︶所生,故先天八卦無太極︵陰陽魚︶,唯有數,是名﹁天數﹂。
黃帝內經,素問寶命全形篇第二十五:黃帝曰:﹁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岐伯曰:﹁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天地為之父........。﹂古人所謂﹁人為小天地﹂就是天地縮小為人,而人與天地有同樣的構造,天地有什麼,人身即有什麼;天地起變化,人身亦起變化;宇宙生化之妙與人身的生化相同。︵西方神學-神照著自己的樣子造了男人和女人也是源自東方人身為一小天地之說︶。
曾子天圓篇的一段話:參嘗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內經靈樞邪客篇: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伯高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腳︶方應........。﹂
中國神話﹁崑崙﹂兩字的意義就是頭、就是圓、就是天道曰圓的圓、圓就是天、是天柱、一支圓形的天柱。古代神權的宇宙觀中,位居大地的中央,往上就可通達天的中央--北辰,屬於天空的中央稱﹁北極﹂,北極為天的中央,對應於北極的就是崑崙,神話中的崑崙仙境樂園,樂園中的帝王就是黃帝,黃帝名軒轅,義即崑崙即為最先圓︵軒轅︶滿生成人類的始祖,是以崑崙山應為人類之遠源祖先之最﹁始祖﹂出生地,人類的繁衍自此而始,黃帝內經於焉產生,內經是闡述人體﹁易﹂之經典,易經為人類身體因時間的演進,環境、飲食、氣候、情緒刺激........隨時間的不同,而產生生理變化的公式︵崑崙兩字義源引山海經︶。
人體隨天地自然的演進,環境的變遷而產生變化,天地變化的週期規律,氣候異、常對於人體的影響,自原始人類至今日的文明,古今中外,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有多少次的改朝換代、天災人禍、太平、變亂、興衰更替、有多大的演變,人類適應天地自然的演進,五行學說結合天文、氣象因素、氣候與季節變化影響人體症狀為致病外因;人體自身因七情變化為致病的內因,疾病變化的規律與異常的關係,暨科學工業文明的進步,污染了人類自己生存的環境,使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然而人體的生理變化,亦不離天的五運六氣,﹁易﹂的範疇。
後天八卦 |
原始人類是為道︵陰陽︶所生化,所以人類是以天地為根據,人身是一個、一個小天地,今將母親的子宮擬為太空,人年少無性慾為無極,年長男女的原始﹁性慾﹂為太極-是為生長發育的電能︵精子、卵子︶為兩儀,原始人類︵先天人︶的父精母血︵卵子︶結合在母腹內。未出生前是先天的,生產出世後是為後天的,所謂先天真體乃是氣︵電︶質液體︵陽電流精子是熱的,陰電流卵子是冷的︶,陽電流︵天氣︶電波左旋,陰電流︵地氣︶電波右旋,陰陽兩儀精子、卵子寒熱結合生化而成,以生化四象︵大腦象天之陰陽,小腦象地之陰陽︶,于六十天內結成胎,即三月而形,男生乾卦,女生坤卦,故曰天地定位,乾坤始奠︵即在第三個月時判定乾男坤女︶。以後每月生一卦,即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受金氣生兌,八月受水氣而動生坎,九月受火氣而燥生離,十月受土氣而生,脫離母體,是以懷孕六十天後,每一個月生一卦,一面生卦,一面生長人身各部構造,至第十個月八卦完成,連同肚臍之太極,共十個月降生,五行配合調勻,調勻則秀,此人稱為後天人,所以八卦為後天八卦︵如 圖二)
重卦︵六十四卦︶天干、地支、任、督脈之取名,歸藏、連山、周易之命名 |
人體之骨骼、神經、循環、呼吸、消化、生殖、分泌、筋肉及泌尿.......等系統所構成後天人體的生活與活動,是由父精生成骨,母血生成筋脈、神經.......等之電流產生變化,此人仍受天陽︵ ︶日月星、地陰︵ ︶水火風之電能氣變感應。
象天之陰陽的大腦,是以大腦三十六條大腦之小神經腺︵ 三十六天罡 ︶為接收天上日、月、星電波,匯聚合而成大腦之十條中樞神經,十條中樞神經道家名曰十天干,十天干︵ 大腦中樞神經 ︶的會聚點名為﹁任脈﹂。它在人身前面有三八四條神經以應農曆閏年三八四天,主司人體全身動、靜脈的小血管,有記憶、發音、辨色、說話、生智慧::等作用。
象地之陰陽的小腦,是以小腦七十二條之小神經︵七十二地煞︶為接收地下水、火、風等電波,經腳底湧泉穴,達到會陰穴之七十二圓覺,經脊髓至小腦聚地成七十二地煞,七十二地煞匯聚合而成小腦十二條周圍神經,十二條周圍神經道家名曰十二地支、十二地支︵小腦周圍神經︶的聚會點名為﹁督脈﹂。在人身體後面有三十一對神經以應一月之三十一日,更分三百六十五條小神經,以應陽曆三百六十五日,它有使人舉手投足,活動自如....等作用。
故天干、地支乃為日、月、星之電波,與地球自身電波水、火、風對人身體產生之作用而名。任、督脈在人身體前後交互環繞而行,如同原子之有電子環繞,地球之有月亮環繞旋轉。大腦、小腦之神經互相配合循環,則全身血脈及神經都不斷的活動。故練氣功、禪坐的人將任、督脈練暢通,即可使天、地電波加強輸入,調息養生而不易生病。以現代的儀器掃描,可偵察得知,健康人的任脈︵十天干的會合點︶、督脈︵十二地支的會合點︶,清明如露珠之潤滑,尤以練氣修身上乘者更甚,而生病的人任脈、督脈之點如水之結冰,其病危者凝結如冰更甚。
人自出生後,即受後天的呼吸、情緒、飲食與氣候、環境........等因素變化的影響,身體作生理的各種調節適應,以天干、地支之電流,對全身構成十二經絡、十五別絡、奇經八脈氣歸五臟六腑的經絡循環︵易經商名歸藏因之而名︶,而十二經絡六陰六陽隨著出生後的每個時辰、日、月、節氣、四季、年、十年、六十年的週期規律,作其經脈電流︵氣︶或強弱、或盛衰、為一階段性高低電位調整的變化,連綿如山的電流循環︵易經夏名﹁連山﹂因之而名︶,是為人出生後五臟六腑十二經絡、陰陽循環運行,即是易經重卦現象︵如圖三︶。
人體六陰六陽十二經絡電位盛衰、強弱、高低電位從出生後之每個時辰、每日、每月、廿四節氣、四季及每年、每十年、每六十年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陰陽經絡循環重卦現象,此為中醫生理學之主題。
例如從出生至十歲為手足少陽︵三焦、膽︶經氣所行,十一歲至廿歲為手足陽明︵大腸、胃︶之經氣所行,廿一歲至卅歲為手足太陽︵小腸、膀胱︶之經氣所行,三陽經氣至卅歲而盡,身體的生長發育至此而盡。及至卅一歲至四十歲為手足少陰︵心、腎︶經氣所行,四十一歲至五十歲為手足太陰︵肺、脾︶經氣所行,五十一歲至六十歲為手足厥陰︵心包、肝︶經氣所行,三陰經氣至六十歲而止。從出生至六十歲,三陽經氣所行時是身體臟腑經絡生長發育的階段。三陰經氣所行時是臟腑經絡生長發育至極點而呈衰萎虛弱的經路歷程。如此從出生至六十歲,從生長發育至衰老,為身體生化過程循環一甲子完畢,與天地星辰運行六十年起一變化,經絡運行再從頭始循環相同,經絡的循環變化稱為﹁易經﹂,經絡週而復始的循環變化稱為﹁周易﹂。常言:老人之個性,與小孩的個性相似,實因六十歲後為經絡重新循環之故。
中國醫學之生理學,從懷孕至出生時的先天生理變化為八卦之體--即先天八卦。與自出生之時刻起至六十歲之生理變化,隨年齡的變化,受天上日、月、星辰、地球本身水、火、風之電波為天干、地支及人為環境、飲食、情緒、心理::等因素,是以十二經絡,陰陽相盪而為易經八八六十四卦為動變之基礎理論,是為八卦之用-即後天八卦。
例如地球有約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水份,人身的水份亦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比例,地球的海水受月亮朔望的影響而有潮汐的變化,人的身體水份亦當受月亮朔望的變化影響,地球的磁場,是因地球含鐵的作用而發生,人的血液含有鐵質,故人身體亦受地球磁場的作用影響,是以人體時時、處處都在受天地﹁氣﹂之影響而有所變化。
由上而知,人為一小天地,內經涵蘊天文、曆法、氣象與醫學的關係。故內經所言,受病之源,養生之道,今日科學雖發達,人體構造,疾病的醫療,仍離不開五行生剋,十二經絡陰陽消長的﹁易﹂變。故欲解決醫療困惑之根本大道,唯有使大家對中國醫學重新認識一途,要知人生非三、五天、三年、五年,而是一輩子幾十年的生理變化。中醫治病當知六十年,今日某經絡,某器官受手術傷害,在一段時日,或十年、廿年後該經絡氣血旺衰,對人體所生之危害,實難以言喻。
今日西醫動輒手術,而不明白中國醫學,人體十二經絡、五臟六腑之氣血,隨年齡、歲月之旺衰,而生陰陽消長五行生剋之理,致手術、用藥不當而造成的六經傳變︵即所謂疾病的合併症,藥物的副作用,實為貽誤病患的錯誤學說︶針灸一支小小的毫針,對人體產生極大的變化,手術即造成人體的終身危害,更何況器官移植呢?
例如今日婦女的剖腹生產、輸卵管的結紮、子宮瘤癌、打胎、甲狀腺丶丶等任何手術,病患因不明白動手術對經絡循環的傷害,直到四十歲時,經絡氣行至手少陰心,足少陰腎時,始致成身體日後健康的危害,心臟無力、腰痠背痛丶丶等各種症狀,尤其手術時,麻醉藥劑對腰椎命門穴的麻醉特效,造成婦女腦力的急劇退化,乃中醫生理以腎為生命之源,腰為腎之腑,腎主骨,骨主髓,腦為髓海,傷害腰即傷害腎,傷害腎即傷害腦為對全身生命之源的傷害,實令婦女健康陷入無語問蒼天的悲劇。婦女骨質疏鬆症,老人癡呆症即因
腎臟衰弱所造成。
內經闡述陰陽之秘,受病之源,上古天真論篇第一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聖人之教下也,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慾,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衰也。
﹂
由上內經可知,疾病的避免,健康的獲得,壽命的延長,重在養生,預防重於治療︵此預防不是預防針︶,更不在價值幾千幾百萬的科學儀器與醫生醫術的高明與否,故中醫學理的發揚實刻不容緩。
◎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重卦源引吾師、劉公培中﹁三才合一﹂秘訣。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1.2.2中醫的手術、移植外科學之廢除
中醫學理--陰陽五行 1.2.2中醫的手術、移植外科學之廢除 |
內經靈樞,素問與難經對人體經絡臟象,受病幽微皆有詳闡,至於解剖學的研究與實用,靈樞經載有:﹁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臟之堅脆,府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氣多血,與其皆多氣血,與其皆少氣血,皆有大數。﹂方技傳:華佗書有:若病發結實在內,針藥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麻醉藥︶,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實為今日外科解剖醫學之先驅。
列子湯問篇: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彊而氣弱,故足於謀而寡於斷,齊嬰志弱而氣彊,故少於慮而傷於專,若換汝之心,則均於善矣。﹂扁鵲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即悟,如初,二人辭歸。丶丶﹂是為器官移植之記載,古代無血型檢驗配對,無輸血,無氧氣設備,但手術、解剖、移植等有確實的記載,是否中醫不科學呢?
黃帝內經闡人體陰陽之秘,窮五行生剋之源,舉凡外感風暑寒濕燥火,內傷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男女,酒酲餬漿,致病之因,臟腑血氣,筋骨皮肉,脈絡經穴︵穴為天干、地支交匯之點,天有三百六十五行星與人有關連,地有三百六十五穴,人的骨與骨,筋交會點有三百六十五穴,即天有回歸線,地有龍脈,人有氣血之交匯點,即神經叢,氣的聚結之處曰穴︶受病之處,望聞問切,針灸藥石,治病之法,辨吉凶,決生死之生剋順逆,言之甚詳。
溯本追源,中醫辨證論治,奠定傷寒論對疾病的六經傳變,病因、病理的傳變解釋,乃為外科手術不能解決疾病問題的主因,從生理解剖、移植及治療的經驗到發現疾病的傳變︵合併症或副作用︶,陰陽五行生剋醫療學理的建立,除外傷國術館的手術保留,其餘解剖、移植、手術的被廢除,實有一段長遠的歷程。
先賢心血著述,祖先偉大的遺產,豐富的寶藏,舉凡病理、診斷、治療方面的基礎醫學,可以放諸天下而皆準,歷億萬年於不敗,單是針灸、經絡、穴道的位置,針法、療效,方劑的君臣佐使,就足以令今日醫學汗顏了。
不明中醫十二經絡之經絡病變,及藥物的歸經療效,對中醫學理、內容、窮個人一生研究不完,如用西醫頭痛用頭痛藥,發燒用退燒藥,感染用抗生素,風濕用止痛藥,把病患坑在疾病的陷阱裡,來發展西醫,更要強迫中醫、中藥走西醫、西藥的﹁理論路線」,埋首於中藥分析其有效成份、分子式、構造式、而棄中醫學理、中藥的性味、升降浮沈,酸苦甘辛鹹滑澀宣通,汗吐下和,溫清補瀉,配伍禁忌,君臣佐使,中醫診斷學的望聞問切,人體的表裡虛實,寒熱正邪,四診八綱,陰陽五行生剋丶丶等不顧,而在中國發明的科技,各方面都落後西方遙遙千里之外,唯獨中醫、中藥的科學,千秋萬世,永不落後,幾千年醫療的累積經驗,只說重新整理就很困難了,卻被那些無知,或別具用心之徒,大喊中醫科學化、中藥現代化,而空談發展中醫,實為謀殺中醫,試想中醫科學化、中藥現代化不是緣木求魚嗎?
1.2.1 什麼是五行相生相剋呢?
1.2.1什麼是五行相生相剋呢? |
宇宙間上下左右與中心五點均衡之基本動能,為能的升、降、擴散、收縮與穩定,其作用綜合分別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長為陽,消耗為陰,能的助力為生,阻力為剋。人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體的五行。人身之五臟五行為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五行為人體五臟之能的五種活動現象。
茲以肺﹁金﹂為例:肺主氣、氣動即為風,風即能,金能傳熱︵能︶,吸熱︵能︶,散熱︵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氣,蒸發水氣,冬天口鼻可見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氣是熱熱的,為肺金受心火生熱,蒸發水氣成熱︵能︶所生之餘熱︵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膚之表,皮膚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熱、吸熱、傳熱之功能,夏天熱汗多,汗亦與呼吸之散水氣同,汗多則腎排尿少,冬天汗少則尿多,是為肺﹁金﹂調節體溫、吸熱、散熱、傳熱使溫度上升,下降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熱︵能︶自然界太陽為君火,地球的內熱為相火,心為君火,腎中之陽為相火,火藉金而傳,營養火化生熱︵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熱的能源,運動心跳加速,則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氣,以散心火所生之熱,風斷即氣絕,氣絕即身死,人死體溫散失,體溫即是火,身體驟冷,皮肉腐爛,﹁水﹂汁無火蒸動氣化而流失。
木為生火之源,肝為木,肝主筋脈,護衛血液,使血液有溝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熱︵能︶氾濫,內經言:﹁肝臟血,臥則血歸於肝︵即肝如電流之充電︶﹂,醒後肝血源源不斷供應心臟利用,心因以產生活力︵火︶,肝供應心臟血液,肝血盡則疲倦欲睡,睡醒則肝如充電般充血而體力恢復。B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學藥物中毒與風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歸於肝,則肝無血以供應心臟︵火︶使用,故人始終疲倦嗜臥,醒則口苦口乾,肺金吸熱散熱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熱,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脈,受風寒不能護衛血液循環,而筋骨痠痛,甚至抽筋,故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是為木生火,而金剋木。
腎為水臟,中醫學上的補﹁腎﹂壯﹁陽﹂,﹁陽﹂為生命的生生之能,﹁腎﹂為生命之始,﹁補腎﹂是補生命之源亦即是補全身,﹁壯陽﹂即是強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補腎壯陽,而不是狹義的補男人的陽具。
內經靈樞經脈第十﹁丶丶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強而毛髮長,穀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又曰:﹁腎主骨,骨主髓。﹂腎主骨,腎為水氣所生,骨為筋、脈﹁木氣﹂聯結之支架,腎中之陽強,則可使肝木生長茂盛,肝木強則心火之能源能獲得供給無虞,活力旺盛,腎中之陰水旺,則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腎水旺則火自平,故曰滋陰降火。
脾屬土,土能生養萬物,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健而肌肉強,甘津之氣佈溢,全身得以潤澤,肌肉強能致皮膚具彈性光澤,發揮肺的吸熱、散熱、傳熱功能,食不甘美則肌肉衰,致皮膚彈性失,肺金氣弱而元氣衰,是為土生金。
天氣下降為雨、為水,水氣上升為雲為霧,在日常生活中,天氣下降為雨為水,大家都能看見,水氣上升為雲、霧時,除廿四節氣時,大家都不易看見,肺強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順暢,肺衰金弱,水不能氣化上升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氣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為腫,是為今日尿毒症,為肺、腎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臟各司氣的上升、下降、擴張、收縮與穩定,即身體五臟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將空氣吸入體內,是為氣的收縮,肝木將空氣呼出體外,是為氣的擴張,心火將凝結之氣能加熱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氣的擴張,腎水將氣凝結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氣的收縮。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縮不能太快,擴張亦不能太快,是為氣的穩定,即脾土的作用。︵如圖四︶
五行相生相剋為氣動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電、能的傳動,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剋﹂,而是五行﹁相生相剋﹂,即能的升、降、擴散、收斂與穩定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過,不可不及,故聖人倡中庸之道,乃為﹁中﹂醫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氣化,與十二經絡的﹁周易-即易經﹂--乃為醫療獲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觀之今日科學再怎麼進步,藥物再怎樣特效,就像再好的農藥亦消滅不了蟲害問題,而最終的受害者仍是人類本身,醫療科技的進步,解決不了人類疾病、健康問題。甚至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為解決此問題,只有讓人類重新認識中醫學理--十二經絡病變,陰陽五行的均衡之臟象學說。
中國醫學對疾病的治療,內經素問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裡,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於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